恒溫恒濕試驗箱通過模擬不同的溫度和濕度環境,對各類產品進行可靠性測試。在其運行過程中,補水環節至關重要,講究頗多。了解這些講究,能確保試驗箱穩定運行,保證試驗結果的準確性。
一、補水量的控制
1.依據試驗需求:不同的試驗對濕度要求各異,這直接決定了補水量。例如,一些對濕度要求很高的電子元件防潮試驗,可能需要長時間維持 90% 以上的相對濕度,此時試驗箱消耗水分量大,補水量就要相應增加;而對于某些對濕度要求相對較低的工業產品試驗,如 50% - 60% 相對濕度環境,補水量則可適當減少。操作人員需根據試驗標準和設定的濕度參數,預估試驗過程中的水分蒸發量,以此確定合適的補水量。
2.設備運行狀況:試驗箱的運行時間、溫度設定以及箱內空間大小等因素,也會影響補水量。長時間運行的試驗箱,水分蒸發積累量多,需要補充更多的水;高溫環境下水分蒸發速度快,相比低溫時補水量要加大;較大空間的試驗箱,由于空氣容納水汽能力強,維持相同濕度所需補水量也更多。例如,一個運行 24 小時、設定溫度為 40℃的大型試驗箱,相較于運行 8 小時、25℃的小型試驗箱,前者補水量會明顯增加。
二、補水水質要求
1.純凈度:試驗箱補水應使用高純度的水,如蒸餾水或去離子水。普通自來水中含有鈣、鎂等礦物質以及氯等雜質,長期使用會在加濕器、水箱及管道內壁形成水垢,影響加濕器的霧化效果和水分的正常輸送,降低濕度控制精度。例如,水垢堆積可能導致加濕器噴頭堵塞,使噴出的水汽不均勻,進而造成試驗箱內濕度分布不均。而且雜質還可能與試驗箱內的金屬部件發生化學反應,腐蝕設備,縮短使用壽命。
2.微生物含量:水中微生物過多同樣會對試驗箱產生不良影響。微生物在適宜的溫濕度環境下會大量繁殖,可能堵塞水路管道,影響補水系統正常工作。此外,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可能改變試驗箱內的環境,干擾試驗結果。所以,要確保補水的微生物含量符合相關標準,必要時可對補水進行殺菌處理,如添加適量的殺菌劑或采用紫外線殺菌設備對補水進行消毒。
三、補水時機選擇
1.定期補水:為保證試驗箱濕度的穩定性,應制定定期補水計劃。在試驗箱運行前,檢查水箱水位,若水位低于低刻度線,需及時補水至合適位置。在長時間連續運行的試驗過程中,也應每隔一定時間(如每隔 4 - 6 小時)檢查水位并適時補水,避免因水位過低導致加濕器干燒損壞,影響濕度控制。
2.實時監控補水:部分先進的恒溫恒濕試驗箱配備了水位傳感器,可實時監控水箱水位。當水位接近下限值時,設備會自動發出報警提示,此時操作人員應立即補水。這種實時監控補水方式能更精準地把握補水時機,確保試驗箱始終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,尤其適用于對濕度穩定性要求很高的試驗。
四、補水方式與設備
1.手動補水:一些小型或簡易的恒溫恒濕試驗箱采用手動補水方式。操作人員通過專用的加水口,使用容器將水緩慢注入水箱。手動補水需操作人員密切關注水位,確保加水適量,避免加水過多導致水溢出。這種方式雖操作簡單,但對操作人員的責任心和關注度要求較高,適用于試驗頻率較低、對濕度精度要求相對不特別高的情況。
2.自動補水:大型或高精度的試驗箱多采用自動補水系統。該系統通過連接外部水源(如蒸餾水供應裝置),利用水位傳感器和電磁閥等部件實現自動補水。當水位下降到設定值時,電磁閥自動打開,水流入水箱;當水位達到上限值時,電磁閥關閉。自動補水方式大大減輕了操作人員的負擔,能更準確、及時地補充水分,保證濕度的穩定,適用于對濕度控制精度要求高、試驗連續運行時間長的場合。
恒溫恒濕試驗箱的補水在量的控制、水質要求、時機選擇以及方式設備上都有諸多講究。操作人員需嚴格按照要求進行補水操作,才能保障試驗箱穩定運行,獲得準確可靠的試驗結果。